策展人:stephanie mei huang
参展艺术家: Kelly Akashi, Patty Chang, stephanie mei huang, Christina Yuna Lee, Maia Ruth Lee, Candice Lin, Astria Suparak, Hồng-Ân Trương, Haena Yoo
怀着诚挚的敬意与缅怀,奕来画廊宣布推出群展《以其声,穿云裂石》。本次展览由stephanie mei huang策展,旨在悼念我们敬爱的Christina Yuna Lee。她曾在本画廊工作四余年,于2022 年2月13日在纽约的唐人街被跟踪并杀害。 本次展览将展出包括Christina本人在内的九位美籍亚裔及太平洋诸岛裔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以 追忆并悼念她逝去的生命。展览半数以上的收入将捐赠予Christina Yuna Lee纪念基金会,用 于支持对她而言最为重要的机构和场所。
“空洞的郁结埋葬后无法复燃、无以回忆。且静候。呼唤吧,唤其名。挖开掩埋它的泥土。由 预言者。那命运的传达者。由她唤醒,打破这周而复始的咒术。以其声,穿云裂石,刺透层层 炼狱的围墙、触及假寐者的外壳。让这声音不告而临,惊醒一场梦。直至此刻。” —车学敬(Theresa Hak Kyung Cha)
死亡的阴影萦绕在美洲与大洋两岸亚裔人群的心头。无尽的哀悼声从嘴边滑落,随着侨胞的不 安而颤动。唾骂着要你“回你来的地方去”;对血肉施加病态的暴力;被新殖民主义窃夺了悲 伤过程。帝国主义、战争、军国主义的余波未尽,已逝之物的遗骸更是无以回避和忘却。
由“为哀痛的语言”为中心展开,Patty Chang、Maia Ruth Lee和Hồng-Ân Trương的作品呈现 出伤痛的多样表述方式,核心在于其不确定性与多变性。Hồng-Ân Trương在《The salt that stays on your tongue.》中,将一段写给母亲的文字通过越南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写在一面丝 质氰版制的独立“屏风”上,继而构架叙述者与观者间的联系。Patty Chang的《List of Invocations》以书信的方式,通过对身体病症、药物治疗和情绪反应交杂的记述,将日常生活 记录在临终体验中。Maia Ruth Lee则是通过结构难以辨识却易于重组的缝纫图案,使无声的伤 痛语言具像化。
在西方,停滞在伤痛和哀悼中难以自拔被判定为一种绝对的失败。然而,“契而不舍地参与到不断失去的过程中”这一做法,又应被置于何地呢?在为我们所爱的Christina Yuna Lee以及所有黄种人女性群体感到痛心和惋惜的同时,“失去”应怎样才能够被视为一种积极而非病态、社会性而非个体性的力量?Kelly Akashi、Candice Lin和Haena Yoo将持续的哀悼物质化。Akashi的作品《August 4-6》中,(在贝鲁特港口爆炸事故余波中燃烧殆尽的)蜡烛的残余被重塑成一樽铜质雕塑。讽刺的是,这一铸造过程便由自我的反复燃烧完成。长期以来,Candice Lin致力于在她的乐烧制青蛙陶像中体现物质性与殖民历史之间的联系。青蛙这一形象既是空间的守护者,也是空间的神明。与此同时,Haena Yoo用大豆染色的米纸制成成了枪型折纸。这组作品似被东方之泪浸润着,缅怀了在亚特兰大按摩中心枪击案和亚裔仇视犯罪事件中丧生的人。
stephanie mei huang和Astria Suparak的视频作品探索了亚洲人长期被物化的主观性。Suparak的《For Ornamental Purposes》从科幻电影的科技东方主义陈词滥调中,提取出“锦鲤”这一主题,并将其划分为三重迭代。在当下的西方叙事关系中,关于东方人的描述极少是由主体本身发起的。就像锦鲤一样,被动地被定义为富有观赏性而非不可或缺的。然而,Suparak挑战了这一东学西化的象征,重塑并探讨了如今的亚裔主体性。对锦鲤这般象征物的迷恋是否有可能将技术东方主义的老生常谈推向真正意义上的亚洲未来主义?最后,stephanie mei huang的16毫米电影作品《white vegetable i》以档案的形式反转了忧郁的累积过程。影片中艺术家通过将一颗白菜的叶子逐片复原,阴郁的执念从一种损失,被重组为一样完整的物件。
一副Christina所绘的关于中华牌香烟的作品被置于祭坛上。同时,祭坛上还摆放着艺术家们为她所供之物。在这幅赠予Eli的画作里,细节处的金箔代表了一种被神圣化的俗物。同时,烟草也是祭祀时对逝者表以敬意的常用物品。这些作品与艺术家们一同追忆Christina,以艺术为载体致敬亡者的美好回忆,温暖着画廊。
问询:
奕来画廊
Phil Zheng Cai 蔡正
phil@galleryek.com | +1 212-255-4388